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作者: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宁阳
强化高校系统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根本上就是要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传播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释放网络空间的正能量。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关键是要落实好网络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高校网络综合治理,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网络引领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就需要强化网络综合治理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并纳入到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全面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一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明确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基本职责,建立网络综合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协调、党政工团和院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要强化网络综合治理工作队伍建设。高校要高度重视网络综合治理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不但要聚焦网络技术人才的培育和管理,更要建立一支思想过硬、素质过硬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从而把控网络舆论导向,及时澄清网络谣言,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真正确保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三是要全面加强高校领导班子网络宣传思想政治建设。要常态化督查、落实各高校网络宣传和意识形态建设情况,督促各高校提高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的能力和水平,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加强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监督和管理。
二、根本是要在思想文化建设上取得进展
高校网络治理体系建设需要有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这样才能确保网络宣传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网络空间的思想文化建设,就是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把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及时反映到网络空间,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广泛的弘扬,让青年大学生始终处在先进思想文化的洗礼之中;就是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空间思想文化领域意识形态的斗争,明确网络空间始终存在争夺人心的较量,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敢于在网络空间中同错误思潮做斗争,用高质量高水平通俗化的作品吸引广大青年,使他们自觉地加入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列中;就是要树立文化自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使青年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三、核心是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影响力
网络治理体系建设,目的是要彰显网络宣传和意识形态自信,体现教育的网络力量和网络水平。一是要全方位汲取民族传统智慧,聚焦中国以及世界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重大和热点问题,引领网络社会思想潮流,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念和语言为原材料,充分吸收精华,形成有辐射力的网络表达。二是要在网络空间中传递中国现代化成果和样本,通过融合现代世界的发展元素和中国品质,打造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努力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话语等等网络社会语言新样态,彰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三是要利用校内融媒体发表系列评论性文章、理论解读以及系列通俗性文本,通过理论图解、观点呈现、论点分析和理论归纳引领广大青年。四是要让大学生有更多获得感,最大限度彰显党的价值取向,让青年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找到令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并逐步成为高校网络社会实践的主人,成为网络社会意识形态的信仰者、传播者和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