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夯实人才强国建设根基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夯实人才强国建设根基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2-08-22 09:26

  作者:付震宇(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2022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已于7月23日启动,各省市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优化数字发展环境,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并积极参与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的浓厚氛围,推动全民共建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力推动下,中国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网民数量、5G用户数量高居全球之首,数字支付手段被誉为新四大发明之一,健康码等数字化工具筑起了防疫抗疫的牢固屏障,庞大的数字经济规模孕育着层出不穷的应用场景。既有实践经验昭示,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充分释放数字化潜力,实现数字化人才助力数字化发展,数字化发展孕育数字化人才的良性循环的应有之义,是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助推器与能量源。

  数字经济的更进一步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国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这就需要我们妥善应对解决如下问题。

  一是数字鸿沟有待弥合填补,特定群体、特定区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与其他区域和群体存在较大差距。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对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公共服务与数字教育人才的依赖性很强。老年人、残疾人对技术进步带来的裨益接受度较低,他们更习惯于采用传统工具,对新鲜的陌生事物存在心理上的抵触与畏惧。数字技术某种意义上打破了空间与时间对人际交往的束缚,也无形中造成了特定群体的焦虑与犹疑。我国欠发达地区与农村地区缺乏相应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投入,数字化工具对当地生产生活的浸入性不强,较为单调的使用场景不利于在更广范围内陶冶数字素养和更新数字技能。不同群体、不同地区间存在的数字鸿沟延缓了数字化变革的进程,是实现每一个中国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所必须跨越的障碍。

  二是关键核心技术尚未掌握,数字技术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目标仍面临多重挑战。数字技术的实现需要底层硬件与软件设施,诸如芯片设计软件、系统软件、光刻机、高端数控机床等重要“卡脖子”技术与设备,我国依然主要依靠进口。这种现象对我国培养数字领域高端人才产生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毕竟开发关键核心技术的完整过程,是最有效的人才培养平台。底层源代码、枢纽环节的制造设备掌握在别人手中,我国的人才就无法真正在实践中历练与成长,缺乏掌控全产业链的数字素养与创造性的数字技能赖以萌发的土壤,我国的产业生态将无法诞生世界级的科技企业,也很难全面培养、引进、用好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这种不良循环使得我国产业难以在价值链中从中低端迈向高端。

  三是信息化治理能力仍需加强,数字道德规范与隐私防护意识较为淡薄。数字化与信息化治理体系建设可以确保技术发展走在可控可靠可信的正确轨道上,我国处于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肇始期,对于数字化信息的搜集、获取、储存、使用、传播的管控相对不那么健全完善。近些年,用户信息泄露导致财产损失、网络谣言散布导致公民个人利益乃至公共利益受损等的案例并不鲜见。熟稔数字技能与具备一定数字素养的技术开发人员往往基于创新驱动与市场驱动研制产品,对产品的透明性、可解释性、可监督性、可追溯性思量不够。由于虚拟世界的道德规范尚未普及,用户对自己所使用的产品及自身行为可能造成的影响也不甚了解。这些弊端一方面会损害数字产业与从业者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也会成为技术进步的强大阻碍。

  素养与技能都要依托于人才而存在,要解决上述问题,加快数字中国建设,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应聚焦于“人”这一主体,妥善施策,释放新动能、铸造数字经济发展新辉煌。

  一要全面开展数字技能与素养全民科普活动,推动包容性、普惠性发展。通过科普信息员、基层三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等在特定地区、面向特定群体进行数字技能科普活动,在中小学开设相应课程,培育数字人才后备军,厚植有利于数字科技之花盛开的土壤。针对数字道德规范与网络信息保护等重点主题,把真实发生的案例、故事设计成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材料,唤起他们对虚拟世界行为准则的关注,让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理念深入人心。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数字经济的无穷伟力才能真正地被发掘出来。

  二要加大数字科技领域杰出人物举荐、表彰、宣传力度,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各类综合性科技奖项、人才计划中向数字科技领域适当倾斜,引导科技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投身数字技能与素养提升事业,鼓励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设立数字科技领域专门奖项。何妨云影杂,榜样自天成,要组织系列宣传活动,实现获奖者和人才计划入选者对数字科技的贡献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传播,潜移默化促进民众提升数字技能水平与素养。

  三要推动数字科技领域在全球的开放信任合作,为数字科技发展插上国际化的翅膀。数字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数字科技人才应当在应对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增进全人类福祉等方面有所建树。同时,可以看到世界数字强国都是通过自身的技术与产品在不同文化、场景下的使用而获得宝贵的经验积累、数据积累、技术积累,最终实现研发、应用正反馈的良性循环。在日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要发挥民间科技人文交流的独特优势,更紧密连接世界各国科技人才与科技组织,通过学习发达国家的技术研发组织模式、数字科技治理经验,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完善数字治理体系,最终培养出新一代数字科技顶尖人才。

  四要打通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数字科技发展链条,利用市场的力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数字技能与素养只有依托合适的产品平台作为载体,才能真正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全方位提振作用。核心技术的研发也只有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深入领悟,才能有的放矢。数字技能有明确的客体、数字素养也需建立在明确的约束条件下并且是动态变化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数字化创新需要在市场浪潮中历经起落与浮沉才能展露价值。建立科技人才与企业交流的畅通渠道,实现数字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对数字技能和素养的需求会爆发强大的拉动力。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以提升数字技能与素养为着力点,锻造新时代的新公民,必将稳固人才强国基石,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征程中汇聚磅礴力量。

 

  相关阅读:

  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

  以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厚植我国发展新优势

  网络安全提质增效,助力网络强国建设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一次具有风向标意义的盛会

  弥合数字鸿沟,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数字经济发展保障就业质量提升

  弥合弱势群体数字鸿沟,共享数字红利

  科技创新引领我国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数字经济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让提升数字技能成为助力实现数字普惠的“加速度”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