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新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它以亲情为纽带,以家庭团圆为核心。人们在节日期间的吃住行游娱购集中消费,成为全年消费的重头戏,也是观察中国全年消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2025乙巳蛇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也是除夕被确定为法定节假日以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国消费市场亮点纷呈,彰显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底气和活力。
2025年春节消费市场主要特征
消费需求旺盛。今年春节消费需求增势强劲,很多指标如出行规模、电影票房等均创历史新高。今年春运期间,我国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90亿人次,其中自驾出行预计达到72亿人次,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八成,高速公路车流量中新能源车约占1/5,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创历史新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春节假期8天,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3亿人次,其中5天单日人员流动量超3亿人次,超过去年同期。在这个假期里,一批优质国产影片的上映带动了观影热潮。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春节档(1月28日至2月4日)电影总票房95.1亿元,同比增长18.64%,观影人次突破1.87亿,创造了新的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记录。可以说,2025年春节档电影票房以多项历史性突破,在开年帮助中国电影市场迎来强势开门红。
升级类商品和品质类商品消费需求增长显著。春节是集中式年货采购季,家庭需求、社交馈赠和企业年终福利发放叠加推动食品、保健品、服装、装饰品及各类礼品、礼包等需求激增。行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金银珠宝的消费增长显著,金银珠宝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8%。化妆品及卫生用品的消费增速更快,同比增长38.4%。扫地机器人、洗碗机等智能家电产品成为年货新宠,适老化智能家居县域销量激增230%,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乙巳蛇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消费者对有着中华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精美的文创产品、国潮年货等的消费热情大幅攀升。在某电商平台上,各类“蛇元素”节庆类产品日均成交额环比增长435%,将非遗与生肖元素巧妙结合的文创产品,成为大家争相购买的新奇年货。
服务消费需求增势强劲。春节期间是服务消费高峰期,居民用于吃喝玩乐方面的消费支出推动服务消费大幅增加。今年春节期间,服务消费需求旺盛,餐饮消费火爆,年夜饭预订紧俏,亲友聚餐频繁,高端餐厅、预制菜套餐销量大增;美容美发美甲按摩保健等服务需求暴增;旅游出行需求大增。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6.2%。年夜饭预订量大幅增加,老字号传统美食、地方特色名菜成为餐饮消费热点,一些餐饮平台年夜饭订单量同比增长一倍以上,有的平台的订单量甚至同比增长305%。今年春节旅游火爆,国内出游5亿人次,同比增长5.9%,以家庭出游为主,占出游人群的80%,老年专属旅行团客单价突破8000元。春节假期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亿元,同比增长7.0%。
旅游消费多元化。商旅文体健深度融合,旅游消费产品多元化特征凸显,文化游、年俗游、冰雪游、避寒游成为今年春节旅游热点,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一场演出、一款游戏、一部影视剧而奔赴一座城。兼具娱乐与春节文化传承为主题的庙会、灯会等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各地具有中华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的文化体验如传统手工制作、汉服体验、国潮展览等活动也吸引年轻消费群体。今年春节,人们对非遗的热情和关注度显著提升,非遗民俗文化和非遗手工技艺等体验活动大幅增加,超过90%的国内游产品中融入了多种非遗民俗活动,如参与北京庙会、广东醒狮等活动,体验剪纸、宣纸等非遗手工技艺。某网上消费平台数据显示,自2025年1月1日起,“春节旅游”整体搜索量同比上涨328%,其中“非遗”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174%,“非遗体验”和“非遗手工”的搜索量分别增长了168%和321%,大同、扬州、泉州、景德镇等城市的机票预订单量均翻倍增长。同时,今年春节,冰雪游继续火爆,哈尔滨、长春的酒店预订量“爆满”,2024-2025冰雪季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达到5.2亿人次,旅游收入有望超过6300亿元。
数字化消费强势增长。由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共同指导举办的“2025年全国网上年货节”从1月7日开始,一直持续到2月5日。此次年货节采用“3+N”形式,线上线下融合,国内国外联动,进一步激活了消费市场的活力。此外,物流行业的“春节不打烊”措施也为电商消费提供了有力保障。电商平台推出“年货节”,实体商超布置主题专区,满足一站式购物需求。许多网红主播推出的年货专场,以及虚拟现实购物等新技术的应用,也有力促进了生鲜、家电、国潮等商品的热销。据商务大数据统计,活动开展至1月24日,各地围绕春节餐饮购物、文娱旅游等消费热点,组织配套活动已经超过400场,网络零售额超过7000亿元。
从2025年春节消费热潮看中国经济发展脉动
庞大的国内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底气之所在。中国是有着超14亿人口的大国,无论是消费品市场还是服务业市场,其规模都是全球领先的。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3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30%。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79万亿,稳居全球市场前列,其中,网上零售额为15.5万亿,连续12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2025年春运期间全球最大规模人口移动的消费热潮,同样彰显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底气和潜力。规模庞大的消费群体和购买力,不仅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2024年内地居民出入境达2.91亿人次,同比上升41.3%。2025年春节期间,出境游人数为1436.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3%,中国游客的足迹覆盖了全球2100余个境外城市,较去年同期增长五成。
消费升级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驱动力。从春节消费主要特征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在进一步加快,消费层次、消费形态、消费品质、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等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趋势性变化,发展型享受型消费特征凸现,居民对健康、绿色、智能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的需求明显增加,品质优良、升级类商品成为市场销售热点,智能、绿色、大品牌、高品质商品受到市场欢迎,智能家电成为家电消费领域的新增长点,家居、家装也越来越向装配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安全、绿色、有机农产品成为城乡居民餐桌上的基本需求。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在1000至3000美元之间,消费结构开始升级,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也可以参考这一规律。从2003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开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开始了以住、行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消费升级。2017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0%,表明我国居民在满足了温饱、小康之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消费需求对旅游、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和享受型支出的比重大幅上升。202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345万美元,服务消费占比达46.1%,表明服务消费是当前居民消费增长最快、热点最多、潜力最大的领域。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科技发展水平深刻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和国家力量对比,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2024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11位。蛇年春节消费的“科技赋能”持续攀升,表明中国经济正在从“人口红利”向“创新红利”转变。当前,AI技术正突破传统消费增长瓶颈,不断推出沉浸式消费、体验消费、数字消费、健康管理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智能购物助手覆盖75%消费决策,有的平台推出的AI动态定价系统使餐饮浪费率下降28%。低空经济开放多条无人机配送航线,有的县域市场生鲜次日达覆盖率提升至95%。数字年货交易规模、故宫“数字庙会”访问量等逐步扩大。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55225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占26.8%。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将贡献60%以上的GDP增长。
从蛇年春节消费的特色和亮点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蓬勃脉动,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底气和活力、源泉和动力,进一步增强我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2025年,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进一步扩大内需,提升国内市场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我们要双向发力,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增强收入增长预期,扩大有效需求;同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和投资热情,以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为导向,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增加市场有效供给,补齐服务领域供给短板,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健康、住得安全环保、用得品质优良,从而不断提高消费水平,释放消费潜力,持续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