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瑜(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随着创新进程的不断加快,新技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性质的变革与零工经济、远程办公等新型劳动形态的兴起,已成为全球性趋势。这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劳动保障、社会保障等,如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外卖骑手数量已经超过1000万人。这一群体以农村进城劳动力为主,就业流动性较强,这对完善劳动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全球不同区域的探索经验来看,为非传统就业形式的劳动者提供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是大势所趋。但是,在扩大法律覆盖范围的同时,如何确保保障方案的可负担性、充分性和可持续性,仍然是一个挑战。
为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我国也正在加快推动健全保障体系进程。在法律法规覆盖范围方面,202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劳动形态,标志着我国劳动相关法律制度正式从“劳动二分法”(劳动关系与非劳动关系)向“劳动三分法”转变。新劳动形态的纳入,突破了法律保护与实践情况脱节的困境,更加贴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性质。
从社会保障的类型看,目前我国在职业伤害保护、养老金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实践进展。比如,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自2022年7月1日起在全国7个省市、围绕4个行业开展。这一试点工作让灵活就业群体有了工伤保险。
除工伤保险外,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通常情况下,新就业形态从业者通常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者。伴随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异地就医的医保报销难题已基本解决。目前在养老保险方面主要面临的挑战是,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较低,对中青年尤其是进入城市灵活就业的群体的吸引力十分有限,但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的个人负担较重,又抑制了参保意愿。在各地,按照最低的缴费基数参保,灵活就业人员每月大约需缴纳养老保险费600~1000元。而一些调研显示,外卖骑手等灵活就业群体对社保月均成本的心理阈值为340~500元。因此,解决社保参不起、不愿参、不便捷等问题,是当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点。
近期,为外卖骑手缴纳社保成为社会热议话题,京东、美团、饿了么等企业陆续公布外卖骑手社保方案。京东集团宣布,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并承担所有成本,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美团公司宣布将为全国范围内的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预估覆盖超百万骑手,并于近期在江苏省南通市、福建省泉州市启动了外卖骑手养老保险补贴试点。
参保补贴,这是我国当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领域的一项重要探索。根据“低门槛、灵活参保、自愿参与”的补贴模式,以骑手参保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础,以灵活就业社保的20%为缴费比例,在骑手自愿缴纳完成并核算金额后由平台补贴50%。这契合了骑手的流动性、缴费心理门槛等实际情况,有助于降低骑手缴费负担、提高参保的积极性。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降低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参保门槛、探索“分档缴费”等参保模式、提供参保补贴降低缴费负担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养老保障不仅仅是平台的责任。发达地区或大城市在吸引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为本地贡献养老资源的过程中充分享受了人口红利,有必要从全国层面统筹考虑城乡区域间的养老反哺问题。
为进一步破解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漏网”“脱网”“断网”等难题,下一步,推动新就业形态行稳致远,还需多方协同发力,对保障可及性、成本可负担性、灵活性等方面予以更细致的考量,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补贴机制,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共担的分担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跨省社保转移接续制度,以适应新就业形态的高流动性特征,防止社保权益在迁移中受损。三是设置差异化参保档次和更灵活的缴费方式,引导政策对象自主选择参保缴费标准。四是加强政策宣传和激励引导,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长期参保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