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谭敏(福建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王伟宜(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为我们明确了以教育公平为引领,推动全体人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的战略方向。持续提升教育公平的支撑力,构建与新时代教育强国目标相适应的公平教育体系,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格局加速形成
当前,我国教育强国建设如火如荼,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显著。面对新的复杂形势,要坚持教育优先,将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方略,并将其融入教育战略部署全局之中。
明确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支柱。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惠及亿万人民的最重要民生工程之一。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我国通过“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县县有帮扶”等举措,精准覆盖教育资源薄弱区域和群体。同时,我国致力于构建全民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推动构建学习型社会,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平等享有优质教育资源。这些政策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也在更深层次上推动了社会公平的实现,为社会长治久安和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支撑。
创新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公平理念,推动教育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教育核心问题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满足人民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期盼成为改革重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从根本上回答了“为谁办教育”和“怎么办教育”的问题,确立了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独特优势。通过推动义务教育全覆盖、资源倾斜至欠发达地区、实施教育扶贫、城乡教育一体化和信息化等政策,我国正逐步实现“每个人都能接受良好教育”的目标,显著提升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
确立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方向,提升教育公平的质量维度。进入21世纪,教育公平的重点从一般性入学机会的供给扩展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明确了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方向。这一调整反映了党中央对人民教育权利的重视,回应了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教育公平不仅要在入学机会上实现,更要在教育过程和结果上呈现公平,体现了新的质量导向。通过建设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体系和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我国逐步实现了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的双轮驱动,大幅提升了教育公平的质量维度。
拓展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塑造教育公平新境界。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应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深化拓展这一思想,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完成了“五育并举”的教育顶层设计。这是教育公平理念的重要发展,即强调教育不仅要面向全体人民,还要关注每个人的全面发展需求。这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将教育的工具性与目的性统一起来,推动教育公平从资源分配的层面扩展到解放和发展人的潜能的层面,构建了新时代中国教育公平的新格局。
擘画教育强国的实践蓝图
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构建公平、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展望未来,中国的教育公平政策将继续与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相互支撑,立足中国实际,构建更加符合人民需求的优质教育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夯实教育公平的政策根基。推进教育公平,必须确保党的领导在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核心地位。发挥党对教育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健全党政部门、教育系统及基层党组织协调联动机制,推动教育公平政策落地见效。全面统筹教育公平与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将教育公平纳入国民发展的全局设计,推动教育公平与经济、社会、人才、科技等领域的政策相互支撑。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在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机会均等、特殊群体教育权益等方面设立更加明确的法律保护。强化政策的前瞻性研究,针对教育模式变革、数字鸿沟、数据安全等新挑战,科学评估各类教育政策的公平效应。
聚焦人民需求,推动教育服务精准高效。推动教育公平,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作为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搭建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教育反馈通道,通过问卷、座谈、走访、大数据分析等形式持续把握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推动政策与需求精准对接。推进教育服务数字化改革,加速数字教育资源的存储、传输和流转,扩大教育服务供给,提高教育行政效率,让教育服务更加便捷可及。打造多样化学习资源,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终身学习平台,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群体的学习需求。强化对困境儿童的关心关爱,建立集经济扶助、智力支持、心理干预于一体的精细化教育保障体系,维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
创新机制改革,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效能。推动教育公平必须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中不断创新。深化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加大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通过专项资金和财政转移支付确保薄弱学校资金的精准投放。健全教师流动与激励机制,对长期服务基层和偏远地区的教师给予政策倾斜,推动实施城乡教师编制统筹、教师轮岗交流,优化教师队伍合理配置。构建学校、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教育资源共享格局,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提升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服务效能。强化教育数字化治理机制改革,构建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管理平台,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