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宏观治理体系、党的作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刘晓光:深刻把握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吴玉章讲席教授刘晓光指出,不同于“宏观调控”这一概念,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完善规划引领、政策协同和制度保障,对经济总量、结构与质量实施系统治理的制度安排。其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统领,以财政、货币政策为核心支柱,协同投资、消费、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综合性治理框架,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实现经济运行的高效能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构建了具有自主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宏观经济治理知识结构,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经济治理理论。此外,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对西方宏观调控理论的全面超越,突破了以短期经济稳定和周期性管理为核心的西方宏观调控逻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微观基础,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以系统治理为主线,以“逆周期调节+跨周期设计+结构性改革”为政策取向,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机制为协调逻辑,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为保障,实现短中长期统筹兼顾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摘编自《光明日报》
【韩强、李冉:彰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韩强,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李冉认为,我们党始终注重加强作风建设,也积累了加强作风建设的丰富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党的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发挥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这一经验集中体现为:形成了包括作风建设在内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根据党的建设实际修订党章,不断充实党的作风建设内容和要求;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相关准则,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制度化、法治化;明确党的作风建设“坚持一靠教育,二靠制度”的基本思路;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形成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思路,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题。党的作风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之中,也与政风、家风、社会风气密切相关,作风的形成与改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一旦条件适合,作风问题极易反复、回潮,工作本身会遇到极大的阻力,这就需要以强有力的制度使良好作风由习惯变成自然,进而成为全党的自觉行动。尤其要使制度体系化,把导向、要求、规范、惩治结合起来,形成党的作风建设的合力,构建起长效机制。
摘编自《北京日报》
【徐晓明:制度、市场、产业、人才四大优势相互促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徐晓明表示,“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这是我们坚定发展信心的底气所在,也是于变局中开新局、掌握历史主动的关键所在。制度优势是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战略依托。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升,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将不断释放需求潜力。完整产业体系优势是坚实底盘。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完整的产业体系支撑大国经济内部可循环,有助于降低外部依赖,成为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实现关键领域自主可控的坚实屏障,也为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奠定稳固基石。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是重要支撑。当前,我国“人口红利”正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变,2024年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11.21年,为我国在前沿科技领域持续探索攻关提供了坚实支撑。
摘编自《经济日报》
【郑路:加快推进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郑路表示,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注重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是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城市治理智慧化,就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公共服务质量和风险应对能力等,通过全域感知、智能研判和精准执行,让城市具备动态响应与自我优化的能力。城市治理精细化,则是兼顾科学管理与人本关怀,通过将治理对象、流程、责任落到最小单元,使治理更具温度、更加精细、更体现公平性,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市治理智慧化和精细化两者协同,有助于形成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治理模式,推动城市治理更高效、更有序、更有温度。智慧化和精细化协同,符合我国城市治理演进的内在逻辑。二者协同配合,才能构建技术与制度互促、效率与公正兼具的现代治理秩序。因此,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强化民生导向、促进社会协同,以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城市建设,探索基层治理精细化新路径,推动城市治理增效。
摘编自《人民日报》
(光明网记者 罗之颖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