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两种作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两种作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12-09 09:4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作者: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 石敏俊;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陈岭楠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2005年在浙江安吉考察时指出,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可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是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关键。在十四五时期,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诉求。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两种作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漫画/张建辉

  一、什么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所谓生态产品,是指在不损害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生态系统为人类生产生活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包括产品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生态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生态文化服务(如给人类带来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生命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广义的生态产品,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区域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总称。生态产品价值则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各种惠益,包括生态系统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的物质和能量、接收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提供洁净的空气、水源等一系列产品与服务。总体而言,生态产品价值可以定义为区域生态系统为人类生产生活所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

  所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要使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这样一种潜在价值,以货币化的现实价值在市场上得到显现和认可,也就是生态产品价值的显性化。当前能够在市场上显现的生态产品价值一般是消费性直接使用价值,除此以外的生态产品价值——尤其是非使用价值,往往难以得到市场的识别和认可。因此,需要一定的机制设计,使得生态产品价值以现实价值的形式在市场上得到全面的显现。

  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构建长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需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这是因为,生态产品交易是基于市场价值进行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只有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才能使得生态系统向人类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得到市场的认可,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价值,并进入经济系统流转。

  在现实世界中,纯天然、原生态的自然资本并不能实现消费者福利的改善,自然资本需要与相应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产品经营管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改善消费者福利的效果。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往往以有形的人造资本与自然资本相结合,并在生态资产中累积,比如道路桥梁、生态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住宿餐饮服务设施等。而生态产品经营管理能力往往取决于无形的人力资本水平。如果没有人造资本的投入,纯天然、原生态的自然资本单独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对于消费者福利改善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必须有人造资本的投入,才能实现消费者福利的大幅度改善。此外,纯天然、原生态的自然资本维护需要后天的人造资本投入,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之外需要依靠人力资本投入才能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因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是仅仅靠自然资本,而是需要自然资本、人造资本、人力资本三种要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收到改善消费者福利的效果,使生态产品价值在市场上得到认可和接受。

  弱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自然资本、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只要三类资本合计的资本存量维持在一定水平不减少,生态系统向人类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就不会降低。自然资本、人造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可以使生态系统向人类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保持不变,又能促使生态系统向人类社会提供的服务得到市场的认可,使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价值。弱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政策启示是,将潜在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价值,关键在于提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能力。自然资本、人造资本、人力资本三者结合得越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能力越强,就越有利于将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价值。

  因此,对于有条件利用市场机制,通过人造资本、人力资本与自然资本三者的有机结合来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地区来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顶层设计应当充分认识自然资本、人造资本、人力资本三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对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达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目的。

  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

  然而,对于少数生态地位特殊的区域而言,“保护”的意义显得更加重要。譬如,青海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是生态系统最为敏感的地区,也是十分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考察青海时指出,“中华水塔”是国家的生命之源,保护好三江源,对中华民族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对于青海三江源此类生态脆弱又极其重要的区域,自然资本具有更高且更加独特的价值,首要的功能定位是自然资本保护,而不是利用市场机制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自然资本具有更高且更加独特的价值,人造资本或人力资本难以对其进行替代,或者说,替代这类自然资本将付出难以估量的人力资本和人造资本代价。强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生态系统的保护,确保自然资本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因此,强可持续性理念更加适用于此类区域。

  对于以生态安全为主体功能的区域而言,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功能,付出了额外的成本,还会因此丧失一部分的发展机会。这些机会成本或经济损失,难以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进行合理的补偿,此时就必须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建议》指出,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建立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由生态保护受益的区域向实施生态保护的区域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将生态保护的外部价值转化成为货币化的现实价值,同样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与基于市场机制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同,基于政府调节作用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或跨区域的生态补偿表现出来。通过转移支付或跨区域生态补偿,政府对以生态安全为主体功能的区域所付出的生态保护投入以及丧失发展机会所导致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补偿。转移支付或跨区域生态补偿,实际上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机制,目的是保障实施生态保护的区域与从生态保护中获益的区域之间的公平正义。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

  综上可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既需要利用好市场机制,也需要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关键是要明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与生态系统功能“保护”之间的区别。对于有条件利用市场机制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地区来说,应当在弱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强调“转化”的概念,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强化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通过人造资本、人力资本与自然资本三者的有机结合,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对于具有独特价值的生态系统功能、不适宜或难以进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特殊区域,应当在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强调“保护”的概念,建立转移支付、跨区域生态补偿等基于政府调节作用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

  相关阅读: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全面把握“十四五”规划建议的重大意义和亮点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创新为引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握趋势,高质量完成地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民生建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打通国内经济大循环,重在释放内需潜力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破题“十四五”,以国内大市场促进大循环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智能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人民调解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五年规划:“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人民福祉水平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农民主体权益,夯实粮食安全之基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和前提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全面认识五年规划和远景目标的演变和内涵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实施“四个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 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