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发展数字经济重大战略意义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发展数字经济重大战略意义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2-08-22 09:33

  作者:叶本乾(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之一,是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助推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经济正逐渐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发展数字经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以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因此,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从而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增强发展新动能。数字经济打破了传统经济模式中存在的时空限制,降低了信息的非对称性与非完整性,以其特有的渗透率以及发展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全面升级,缩短了产业链优化的进程。落后地区凭借信息追赶方面的后发优势,可以凭借低成本的信息沟通与扩散实践实现“蛙跳式”发展。数字经济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在第5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式上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元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32.9%提升至39.8%。虽然目前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不规范等问题,但随着传统发展模式的转变,区域发展的动能不断增强,短板弱项持续补齐,我国数字经济治理水平正在显著提高,逐渐走出一条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畅通经济大循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经济活动的四大要素。各要素环节畅通,以生产促进消费,以消费促进生产,是整个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循环流转。”数字经济以其高速成长、高能扩散和高效影响的优势推动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加快建设以5G网络、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国家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任督二脉”,以数字促循环,以循环谋发展。

  以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数字经济通过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贯穿了经济发展的各领域,不仅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有力支点,日益成为加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激活经济增长新动能。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源成为了关键的生产要素,带来新产业的涌现,也实现了产业在空间上的重新布局,为欠发达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逐渐成为现代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传统生产方式中,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诸多阻碍,限制了做大“蛋糕”的可能性。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激发了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全面发展。《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据产量从2.3ZB增长至6.6ZB,全球占比9.9%,位居世界第二。大数据产业规模从2017年的470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3万亿元,实现快速增长。可以说,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不断凸显,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生产要素,其爆发增长、海量集聚蕴藏了巨大的价值,为智能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提升传统产业新发展。数据对传统生产方式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成为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而数字经济以其强大的创新性、流动性和共享性对传统产业进行了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实现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并联”发展,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放大、叠加、倍增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经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是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提升核心竞争新能力。数字经济激发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推动了技术、模式、业态的多维升级,是我国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强劲动力。纵观历史,历次技术革命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数字经济一方面与实体经济广泛融合,在成本、效率、质量、范围多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效打破了时空阻隔,提高有限资源的普惠化水平,极大方便了群众生活,为整个社会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物质产品和社会财富,让广大人民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引发市场规则、组织结构、信用关系、产权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发生根本性变化,激发制度体系与治理方式的持续创新,培育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新常态,以数字经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我国5G实现技术、产业、应用全面领先,高性能计算保持优势,北斗导航卫星全球覆盖并形成规模化应用;芯片自主研发能力稳步提升,国产操作系统性能大幅提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2021年,我国信息领域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超过3万件,比2017年提升60%,全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促进国际广泛合作。进入新时代,世界各国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体,而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其不仅开拓了国际合作的广泛空间,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而且极大地推动各国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助力实现互利共赢。目前我国倡议发起并加入《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国际合作协定,深入参与数字经济国际规则制定,在技术、标准和应用方面与有关国家开展交流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我们要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四川省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项重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SC22ZX001)。】

  

  相关阅读:

  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

  以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厚植我国发展新优势

  网络安全提质增效,助力网络强国建设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一次具有风向标意义的盛会

  弥合数字鸿沟,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数字经济发展保障就业质量提升

  弥合弱势群体数字鸿沟,共享数字红利

  科技创新引领我国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数字经济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让提升数字技能成为助力实现数字普惠的“加速度”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夯实人才强国建设根基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