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唐爱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以下简称“第五卷”)深刻阐释“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全方位呈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一历史性结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两个结合”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要在应对时代新课题、实践新要求中丰富和发展自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在第五卷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回答了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命题,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根本途径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做到“两个结合”,才能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个结合”主要解决的是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问题,着重破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一切从新时代的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主要解决的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融合创新的问题,着重破除文化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无论是在第五卷收录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还是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都集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典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不断以新的实践、新的问题激活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飞跃不是体现在词句的标新立异上,也不是体现在逻辑的自洽自证上,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回答实践问题、引领实践发展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原理性理论成果,创造了日益鲜明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举一个例子,就可以充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第二个结合”的典范。针对世界文明交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鉴”理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明交往理论与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理念的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文明交流互鉴理论是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华文明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党的理论创新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途径,深化了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学习研究阐释第五卷,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原创性贡献、呈现的原理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