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张云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提出20年。近期出版发行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系统反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和原创性贡献,“两山”理念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绿水青山”指生态环境优势,“金山银山”指生态经济优势。通过发展生态经济来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统一,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中,《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提出,“加快解决历史交汇期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出:“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培育大量生态产品走向市场,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把握“两山”理念丰富内涵
“两山”理念科学破解了人类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普遍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深刻揭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为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奠定了科学基础。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有自然价值和生态价值,又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就其经济价值而言,自然在商品价值形成和经济资本增值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过去人们对之认识不足,不时出现捧着“金饭碗”却“等饭吃”甚至“要饭吃”的现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通过实现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理论与实践,能够有力推动我国生态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生产力的发展不能离开自然,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从条件看,自然界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环境和物质条件。从构成看,不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这两个生产力要素最初都来自于自然界,而且劳动者这个生产力的主体要素最初也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从过程看,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调动自身的自然力作用于外部自然物的过程,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从结果看,劳动产品是将自然物质转化为经济物质、将自然产品转化为经济产品的结果。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绿色化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鲜明特质和发展方向,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日益明晰。
“绿水青山”具有多重价值,自然价值的转化可以产生多重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就是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由于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必须将生态效益作为一切效益的基础,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这就要求在尽量减少生态环境负荷的基础上产生最大最优的经济产出,推动实现生态美、经济旺、百姓富、国家强的统一。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两山”理念构建了一套新的生态经济体系,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双向互动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必须在实践中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产业生态化,就是要降低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负荷,按照“两山”理念的要求改造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绿色低碳循环产业的比重,在促进产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实现产业绿色转型。正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提出的,“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生态产业化,就是要将资源转化为资产和资本,提升生态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充分发挥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关键是生产和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即用来满足人民对蓝天、净土、碧水等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产品。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重点需在“转化”二字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是实现“两山”转化的基础和中介,能够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统一起来,进一步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在维持农业生产可持续的基础上,应借鉴“桑基鱼塘”等有机农业经验,坚持用现代科技尤其是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提升生态农业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坚持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的统一,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面,必须吸取西方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将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统一起来,促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推进生态工业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科学布局产业发展。
生态服务业是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既要促进生活性服务业的绿色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如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冰天雪地成为金山银山;又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绿色化,大力发展绿色科技研发等产业,如通过提供绿色科技服务加强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能够促进工业遗产等成为新的文化旅游资源,使恢复绿水青山也能够获得金山银山。
强化经济政策牵引作用
加快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体系,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政策支撑和保障。正如《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提出的:“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
具体来看,在规划政策上,需充分发挥以编制和实施国家发展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优势,将发展生态绿色产业集群的重点列入到“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中,科学引导绿色产品和生态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在评价政策上,充分发挥评价政策的指挥棒作用,将绿色GDP引入到评价体系中,压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在财政政策上,充分发挥国家财政的保障作用,加强对具有公共性和战略性的生态绿色产业集群的投入。在税收政策上,应充分发挥税收的导向作用,进一步落实节能节水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好相关的费改税工作。在金融政策上,应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扶持作用,健全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创新。在价格政策上,需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经济运行成本,充分体现自然资源产品的价值,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进入新时代,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统一,不断完善生态经济体系,使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过程成为创造新价值、催生新产业的过程。在实践中,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生态法治的外在约束和生态文化的内生动力、绿色体制创新和绿色科技创新有机统一起来,为生态经济体系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