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健斌:以“中国担当”拓展“上合格局”
首页> 理论频道> 动态导读 > 正文

【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健斌:以“中国担当”拓展“上合格局”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5-08-28 13:18

【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健斌:以“中国担当”拓展“上合格局”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上合组织、中华民族共同体、新质生产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关健斌:以“中国担当”拓展“上合格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所长关健斌指出,当今世界,大国博弈持续升级,地缘冲突接连不断,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治理挑战重重。成立24年来,上合组织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走过了求团结、增互信、谋发展、促合作的艰辛历程,树立起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实事求是地讲,上合组织一路走来始终伴随着别有用心者的质疑和怀疑。面对美西方舆论花样翻新的棒杀和捧杀,上合组织并没有成为所谓的“反美、反西方”组织,而是与联合国、独联体、欧亚经济联盟、亚信会议、东盟等国际组织密切联系,成为一个极富活力的全球公共平台和极富开放性的多边机制。事实证明,上合组织的吸引力不是来自中国的威慑力,而是来自中国的亲和力;上合组织的高人气不是来自中国的霸气,而是来自中国的正气;上合组织的传导效应不是来自中国的主导,而是来自中方对各方的引导。国际社会期待上合组织展现更大担当作为,也相信上合组织将从海河之滨再出发,在百年变局中彰显“英雄本色”,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磅礴力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杨须爱:开辟全方位协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杨须爱表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落脚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核心。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动能。其一,党对民族工作、边疆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新时代以来,党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得到系统性重塑,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得以形成与不断完善。其二,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践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被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体系,一大批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得到树立与凸显。其三,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和民生福祉空前跃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把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自我发展能力、人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等均得到空前改善。其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方位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不断优化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积极制定支持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的政策,不断丰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和场景。其五,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得到切实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边疆治理等领域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牢牢掌握了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战略主动权。

  摘编自《人民日报》

  【吕鹏: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突出因地制宜】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吕鹏认为,在实践中,新质生产力已经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当前,一些地方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还存在盲目行为。这些都说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全面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应跳出“新产业依赖症”,摒弃片面的“抄作业”思维,需聚焦地方优势资源,做好“老树发新芽”的文章。二是重视用好“穷办法”和“土办法”。要认识到“穷办法”“土办法”里也有“真知识”,也能长出“富产业”,必须力戒形式主义,把有限的资源和力量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产业发展质量。三是强化产业链协同与新旧产业联动。制定科学的产业协同发展规划,明确特色主导产业,推动资源向重点领域集中,避免产业过度分散。鼓励链主企业开放技术接口与数据平台,引领上下游中小企业共同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四是自觉将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相协调。因地制宜不是分散化,而是精细化统筹的一种高级形态,强调在国家战略指引下,基于地方比较优势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摘编自《经济日报》

  【解桂海:不断深化中外民间友好,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研究员、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解桂海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要坚定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持以“同球共济”的精神、合作共赢的理念、开放包容的胸襟,让民间外交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一方面,举好旗帜、把好方向,让民间外交更具“政治力”。新形势下,要毫不动摇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间外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持续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间外交的重要论述,切实从“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认清吃透做好新时代民间外交工作的立场观点方法,把准把牢民间外交的职责定位与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聚焦区域、围绕周边,让民间外交更具“服务力”。民间外交要充分依靠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缘相接、血脉相连、文化同源、心意相通的天然优势,持续加深与周边各国民众的人文交流,不断加强旅游、文化、媒体、卫生等方面的合作,让民心相通成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情感根基。同时,重视青年、凝聚青年,让民间外交更具“影响力”。增进世界各国青年一代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基层、深入民心、深入未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蓄青春力量。另外,讲好故事、用好数智,让民间外交更具“感染力”。要推动民间外交与数智技术深度融合,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手段,打造沉浸式、互动性的交流场景,让世界更直观地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与重大意义,在身临其境中增进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同,增强民间外交的感染力与实效性。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

【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健斌:以“中国担当”拓展“上合格局”

[ 责编:刘梦甜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