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梅澎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从供给侧激发服务消费新动能,也在从需求侧倒逼形成产品消费转型新业态。从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到个性化推荐和全场景的智能交互,“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模式与生活方式,催生出诸如智能零售、无人配送、定制化服务等一批充满活力的新业态和新模式。这种全场景智能消费新业态,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将智能消费服务渗透到用户生活全链条、全时空场景中,形成以“人”为中心的无缝衔接消费生态。这些变化对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打破传统消费场景边界,实现需求即时感知、服务精准推送、资源动态协同的闭环体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让人们对未来智慧生活的美好图景充满期待。
不难看出,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消费领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一是服务消费领域的应用范畴日渐拓宽、内容更加丰富、体验更全面。在商业领域,智能客服通过人机结合提供即时交互,提升服务效率;在文旅领域,运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智能设备构造虚拟导游和智能导览的孪生世界,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式服务;在科教领域,基于智能化学习和精准测评展开个性化教育,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二是智能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5G网络不断扩容,智能终端“万物互联”,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一系列智能消费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更大程度支持新业态的拓展和相关消费需求的丰富。智能服务业态的发展与智能消费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互促进,形成服务品质提升与新场景拓展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推进服务品质的提高、服务应用的探索和服务消费新场景的开发。三是数据要素作为基础“原料”持续驱动人工智能赋能场景创新。海量多维度数据的驱动推动算法模型持续迭代,支撑了包括医疗、金融等在内的复杂场景的突破。而用户行为数据实时反馈机制,推动了服务系统动态升级,促进跨域数据融合和决策质变,催生了智慧城市等新业态,使得服务消费逐渐从功能满足为主向价值创造为主转变。
然而,全场景智能消费新业态的培育仍面临不少问题。一是智能终端多元化场景应用缺口较大。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电脑正重新定义出行与办公场景,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及穿戴设备则深入生活场景,成为用户“全时伴侣”,展现出极大的场景需求。但当前应用场景和功能集成尚不能实现场景需求的全覆盖,终端亟须从单一功能向跨场景协同演进。二是技术融合亟待突破体验瓶颈。人工智能作为底座,需要深度融合元宇宙、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才能达到提升沉浸交互需求的目的。但当前跨领域协作不足,一些特殊的需求尚未满足。例如与低空飞行、3D打印的结合仍处于探索阶段,亟须建立技术转化通道以释放潜能。三是生态协同仍面临割裂挑战。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内容服务与售后保障的链条尚未完全打通,生态断点导致产品升级较为滞后。如智能家居设备协议互斥、数据孤岛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在此背景下,为紧跟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抢占发展先机,打造全场景智能消费新业态,需要从政策上引导、技术创新上引领、市场需求上协同发力。一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夯实新业态根基。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为智能消费新业态发展提供优良政策环境。财政上加大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关键技术研发、智能基建与产业化等重点项目;税收上对相关企业与消费者给予优惠,降低企业成本并刺激消费需求;产业上制定发展规划与规范标准,引导资源集聚,促进跨主体协同,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圈。二是激发市场机制活力,赋能新业态成长。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破除壁垒,确保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进一步激发创新动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激励产出更多创新成果。此外,积极培育发展行业协会、标准组织等中介机构,促进技术交流、标准制定、信息互通与人才培养,为市场高效、有序、规范运行提供支撑。三是同步推进消费者教育与市场培育,拓展新业态空间。提升消费者认知水平和使用能力是市场规模化的前提,因此,需加强宣传推广,让消费者的数字适应能力契合智能消费环境。同时,精准培育细分市场,如针对老年群体开发适老化智能产品满足便捷需求,针对年轻群体打造个性化、时尚化智能穿戴与娱乐产品满足情感价值追求等。通过教育与培育并举,持续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市场成熟度、增强消费者智能消费接受度。四是构建融合生态体系,塑造新业态内核。新业态依托于强大的智能生态,这就需要从软硬件制造和服务模式两端协同发力。硬件制造需提升工艺、降低成本,突破核心零部件瓶颈,保障供应链安全;软件开发重在加大投入,提升操作系统、算法及应用的智能化与体验感,打造更贴心的智能服务;内容服务需丰富数字资源以提升用户消费黏性;售后服务则应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建立响应敏捷的技术支持与用户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在“人工智能+”驱动消费升级的机遇面前,以创新应用和跨界融合助力消费升级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实现质量变革新突破,政策引导与市场培育的协同发力至关重要。当政策引导力与市场创造力同频共振,必将加速形成以技术迭代为引擎、用户体验为核心、产业协同为根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梅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