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理响中国·文化旗帜】践行“三大全球倡议”,携手共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践行“三大全球倡议”,携手共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5-08-26 09:30

  作者:李洋(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林延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印度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场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中国与周边国家面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用鲜血和牺牲铸就了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历史情谊,为彼此之间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反思战争,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平。当前,我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同时也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与周边国家应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旗帜,携起手来共同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亚洲力量。

  共同践行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周边利益共同体

  和平来之不易,发展更需共同守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警示我们,对抗冲突只会带来灾难,团结合作才能实现共赢。中国与周边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利益相融,命运与共,更应进一步巩固战略互信,深化发展融合,加强互联互通,坚持以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为共同愿景,坚持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共同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大力推动构建周边利益共同体。

  一是要加强互联互通,实现彼此联动发展。20世纪上半期,由于战争的破坏,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在曲折发展中艰难维系,但也正是这一时期修建的滇缅铁路、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驼峰航线等若干近现代交通线,在特殊历史时期发挥了特殊作用,不仅成为了我国抗战大后方的重要生命线,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启示我们,只有加强互联互通,才能实现联动发展。因此,应把加强全面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作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彼此关系发展的题中之义,着力解决某些路段“联而不通”、某些领域“通而不畅”的问题,在稳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能源、数字等方面的互联互通。

  二是要避免战略误判,不断巩固战略互信。中国历来主张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在推动互利合作的过程中,中国与周边国家难免因利益差异和关切不同而产生一些摩擦和分歧。对此,中国与周边国家都应坚持通过对话管控分歧、通过协商寻找路径的理念,聚焦“互信”搞谋划,紧扣“对接”做文章,共同避免和化解有损彼此根本利益的战略误判,不断巩固彼此之间的战略互信和政治互信。

  三是要深化发展融合,共促区域繁荣稳定。发展的融合和区域的繁荣,既是中国与周边国家人民的福祉,也是整个亚洲和平发展的“刚需”。为此,中国与周边国家在走稳各自发展道路、聚精会神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大力促进各自发展战略的深度对接,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统筹推进标志性旗舰项目和“小而美”民生项目,着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不断做大互利共赢的“蛋糕”,不断规划新的合作愿景,不断发掘新的合作动能,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可感可及。

  共同践行全球安全倡议,推动构建周边安全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中国与周边国家都应在牢记历史启迪和教训的基础上,携手重构彼此之间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集体历史记忆,共同谴责一切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战略的言行,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为战略支撑,共同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大力推动构建周边安全共同体。

  一是要铭记历史教训,携手回应亚洲地区维护和平、防止战争的共同追求。回顾历史,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上,中国与周边国家都有着遭受战争残酷的相似历史遭遇,也都有着携手抗击侵略者的共同历史记忆。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与周边国家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因如此,中国与周边国家应在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构建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为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实现世界长治久安提供亚洲智慧。

  二是要坚持多边主义,携手顺应亚洲国家解决争端、增信释疑的迫切需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亚洲安全形势也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急剧增多,热点问题仍然突出。作为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中国历来主张现行国际体系和秩序的核心是多边主义,化解国与国之间矛盾冲突的优先路径则是多边渠道。例如,在今年柬埔寨与泰国爆发边境冲突后,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柬泰局势降温,先后两次举办中柬泰三方非正式会晤,根据柬泰双方意愿提供必要协助,为柬泰两国推动重建互信、重归于好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显而易见,多边渠道对于增进国家间的战略沟通、对话协商,以及推动国家间解决矛盾、增信释疑,有着重要且独特的作用。为此,中国与周边国家都应以积极行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履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国际责任。

  三是要弘扬万隆精神,携手响应亚洲社会和平共处、共谋发展的时代潮流。在战后的非殖民化运动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中,中国与周边的缅甸、印度共同倡导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万隆会议提出处理国家间关系十项原则的基石,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开创性的历史贡献。今天,和平与发展早已成为时代主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早已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人民的共同追求,大力弘扬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营造一个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符合中国与周边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展望未来,中国与周边国家都应进一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践行亚洲安全模式,以安危与共超越传统地缘政治的零和博弈,以求同存异彰显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博大胸怀,以对话协商摒弃单边主义强权政治的陈旧逻辑,共同维护好边境安宁、地区和平、亚洲和平,为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筑牢和平与安全的坚实根基。

  共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周边文明共同体

  战争必然伴随着破坏,特别是对文明的系统性、灾难性、毁灭性破坏。毋庸置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西斯虚构所谓日本种族、文化、制度在亚洲的“绝对优越性”,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侵略借口,推行奴化教育,抹杀民族认同,实施思想控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的文明传承与发展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严重创伤。这启示我们,唯有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才能避免文明悲剧的历史重演。因此,中国与周边国家都应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正确文明观,共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大力推动构建周边文明共同体。

  一是要尊重各国文明的独特性。文明既没有高下之分,也没有优劣之别,要把亚洲文明的多样性视为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以及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高度重视不同文明的传承创新,大力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尽可能避免因身份政治和文明隔阂引发内部动荡和地区冲突,通过文明的对话交流促进发展的互补融合。

  二是要健全交流互鉴的新机制。要深入挖掘中国与周边国家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经验与历史资源,通过完善多边对话机制、创新多边合作载体,完善数字治理机制、加大技术赋能力度,完善民间交流机制、拓宽基层参与路径等务实举措,努力调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利益诉求,不断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汇聚文明力量、夯实人文基础。

  三是要重塑区域治理的新范式。要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周边外交理念方针,聚焦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发展碎片化风险上升、地缘政治冲突干扰等多重挑战,通过系统总结中华文明与周边各国文明形式上丰富多样、内容上丰富多彩的交流互鉴关系,不断开拓中国与周边各国现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路径,推动形成以互利共赢、韧性包容、开放创新为核心的区域治理新范式。尤其是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要共同恪守公平正义、劝和促谈、维稳防乱的正确理念,坚持政治解决,反对使用武力,避免战争风险,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亚洲文明智慧,贡献亚洲文明力量。

 

  相关阅读: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系统推进新时代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责编:刘梦甜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