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理响中国·铿锵有理|经济向好有底气】民生向暖,底色更亮底气更足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经济向好有底气】民生向暖,底色更亮底气更足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5-10-17 09:20

  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开年以来,经济工作的九项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取得实效。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光明网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推出“理响中国·铿锵有理|经济向好有底气”系列视频,聚焦九项重点任务取得的成绩与发展新机遇,解读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向新向好的动力来源,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本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养老与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林宝解读“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经济向好有底气】民生向暖,底色更亮底气更足

  【文字实录】

  大家好,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林宝。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年轻朋友都在竞相“打卡”家门口的社区食堂,大家还纷纷把“打卡”体验分享到社交平台上。“方便、实惠、卫生、好吃、菜品多”,类似的评价几乎刷屏。其实说起来,社区食堂一开始是为老年人而建,主要是解决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没想到因为物美价廉而悄然走红,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前来“蹭饭”。这当然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居民的生活更便利了,食堂的生意更好了,这种良性循环就能让食堂持续地办下去、把服务不断提上来。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经济向好有底气】民生向暖,底色更亮底气更足

  小小的社区食堂,连着民生和民心。在我们身边,这样的惠民实事还有很多。比如,随着全国各地“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加快建成,咱老百姓家门口的便民服务越来越丰富,便利店、生鲜市场、理发店、药店、健身房等随处可见。不论是带娃溜娃、日常购物,还是问诊买药、休闲锻炼,都有了更便捷的去处。“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不仅把更美好的生活“圈”在了居民身边,也进一步点亮了城市经济、激发了发展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一方面,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的。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因此,党和政府始终把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这是由民生事业的重要性决定的。保障民生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福祉和社会安全稳定,而且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工程本身就是重要的投资领域,能够直接带来经济增长。同时,随着老百姓生活条件的改善、受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升,全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也会得到提升,进而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这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经济向好有底气】民生向暖,底色更亮底气更足

  翻开今年上半年的财政账本,民生领域“做加法”十分醒目:全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2%,教育支出增长5.9%,卫生健康支出增长4.3%……从提高小微企业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到发放就业补贴、育儿补贴、困难群体救助金;从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到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一笔笔真金白银、一项项有温度的实招硬招,化作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蓝图逐项落地。这些具体可感的改善,都在为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积蓄底气、注入信心。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经济向好有底气】民生向暖,底色更亮底气更足

  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强调,要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对此,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保民生就是促发展,将民生保障作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和源泉,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更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拿出切实举措。在资金使用方面,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投入民生领域。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民生领域的积极性,增强民生事业的可持续性,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相关阅读: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经济向好有底气】新农人“种”出乡村振兴新“丰”景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经济向好有底气】开大门走大路,发展自己惠及他人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经济向好有底气】破题!平台经济走出“成长烦恼”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经济向好有底气】中国消费赶“潮”迎“新”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