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理响中国】以新型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共同富裕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理响中国】以新型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共同富裕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2-09-23 10:41

  作者:魏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社社长、金融研究院教授)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集体成员利用集体所有的资源要素、通过合作或联合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是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举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就将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些都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于新型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有着全面系统的认识,进行了全面部署。当前,新型集体经济已经成为适应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生产方式以及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重大变化,促进农村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

  新型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所谓新型集体经济,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以农民为主体,相关利益方通过联合与合作,形成的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清晰的成员边界、合理的治理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实行平等协商、民主管理、利益共享的经济形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并不是唯一的,不仅包括改造后的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也包括基于私有产权形成的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经济,以及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联合的混合型集体经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集体经济主要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而新型集体经济不仅包括劳动者的劳动联合,还包括劳动与资本、技术、管理等联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劳动力构成、农业技术供给等方面都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生产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规模化经营的比重愈来愈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所要求的资本投入、技术服务水平以及与市场对接的能力,不是单一农户能够具备的,相应的经营风险也不是单一农户能抵御的。在此背景下,新型集体经济应运而生。在新型集体经济推动下,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抗风险能力、规模和盈利水平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首先,新型集体经济通过整合农业要素形成一定规模,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不论是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行业,还是在乡村旅游等领域,一旦形成一定规模,就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服务成本。在种子、化肥、农技服务、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软硬基础设施等方面,通过新型集体经济组织都可以得到比单一农户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品质。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还可以显著提高农产品及服务的收益。农业收益低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一个主要障碍。以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进行议价,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及其服务的价格,进而提高农业收益水平。同时,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在整合各种要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聚合效应。比如将分散于农户的土地整合在一起,将原来用于分割地块的田埂、道路、沟渠等恢复整理为土地,可以增加实际可利用土地面积。随着要素的整合聚集,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规模经济效应更容易获得外部投资和合作,从而有助于改善农业、农村投资不足的局面。通过将家庭小规模同质化的生产引上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新型集体经济改善了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条件,更加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从而能够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新型集体经济扩大了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性。新型集体经济对农村资源进行整合,不仅使农民从小户分散经营中脱离出来,而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农民把农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等作为投入,可以获取投资性收益;作为职业农民,农民个人可以在新型集体经济中凭借劳动获取工资性收益;农户家庭与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合作,可以获得经营性收入。新型集体经济在扩大农民收入来源的同时,还明显提高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性。一方面将农民组织起来,让农民摆脱分散经营的状态,有效降低了个体经营的风险,增加了收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一些留守农村的农民缺少足够的非农就业能力,难以走上致富路。新型集体经济可以根据他们的人力资本水平提供对应的工作岗位,对老弱病残农民优先提供一些公益性岗位,从而很好地将集体发展与农民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在一起,更加有效地推动全体农民共同走上富裕路。

  新型集体经济促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于城市是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新型集体经济为村集体提供了更多收入来源,凭借这些收入以及政府的投入,村集体可以有效改善和提高村庄的公共服务水平,弥补公共服务短板。

  为乡村提供更多发展型基础设施。近年来经过政府的大力投入,农村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道路、水电、垃圾清运等基础设施基本得到完善。但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基础设施,村庄发展有时候需要一些特定的基础设施,如淘宝村对于互联网、快递服务等有着较高需求,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需要更为完善的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利用新型集体经济的收益,村集体可以有效供给这些发展型基础设施,不仅提高村民的获得感,还能够显著提升村民和村庄的收益水平。

  提供更为完善的农村养老服务。相比于城市,农村的养老服务供给更为薄弱,不仅养老床位少,而且保障水平低。利用新型集体经济的收入,不少村庄已经有能力持续提高本村的养老服务水平。基于不同地区集体收入水平,村集体提供了从免费一餐饭、发放老年补贴到免费入住村养老院等养老服务,有效补充了国家的养老服务,甚至一些集体经济收入高的村庄已经由村集体主导了本村的养老服务,为老年村民提供包括医疗康养在内的较高水平的全面养老服务。

  不断丰富村庄精神文化生活。新型集体经济在重构农业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带动和丰富了村庄的精神文化生活。新型集体经济深入农业产业并逐步拓展到第二、第三产业,使抱团发展的农民看到了提高富裕水平的希望,村集体有了凝聚力,村民则有了精气神。依托于新型集体经济,村集体能够开展更多活动,有效实施更多促进村庄良性发展的举措。比如建立美德积分制度,家庭和睦、孝敬老人、庭院美丽、邻里互助、热心公益等都可以得到积分,这些积分不仅是村内榜样评比的依据,还可以凭借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促使村集体的向心力、全村的凝聚力显著增强,村庄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建设农村。宜业、创业是吸引年轻人在农村工作的关键,新型集体经济不仅能够利用产业岗位吸引年轻人的参与,而且可以为年轻人创业提供灵活的组织形式。农村美丽良好的生态环境、升级后的居住环境、村庄邻里互助的熟人文化,都有助于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加快推动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村集体经济组织53.2万个,其中有经营收益的村集体组织41.9万个,所占比例达到79%,相较于2016年的49%有了明显提升。但要注意的是,年收益超过50万元的村集体占比不到9%,仍有超过45%的村集体组织经营收益为零或小于5万元,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

  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不是走老路,而是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是乡村振兴的有力载体,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必须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对新型集体经济进行集中投入,将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作为下一步“三农”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首先,整合政府的扶助投入和政策,加快推动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其次,通过多种渠道强化对新型集体经济的人才投入,特别是形成吸引年轻人投身新型集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激发和形成持续发展活力;再次,加快数字下乡步伐,打造高标准、一体化的集体资产运营与监管数字化平台,加快数字农业、数字农村的发展,在确保集体资产安全的同时,鼓励新型集体经济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壮大规模提高收益;最后,完善促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各种配套机制,搭建包含集体资产股权、土地经营权等在内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探索股权流转、抵押和跨社参股等产权实现新形式。强化土地政策支持,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用地指标制度。实施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税费减免与金融扶助政策,为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减负增效。

  (来源:《光明日报》2022年09月20日 11版)

 

  相关链接:

  【理响中国】走好“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理响中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理响中国】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

  【理响中国】从中西对比视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民性

  【理响中国】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本逻辑

  【理响中国】坚持包容性改革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理响中国】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共同富裕

  【理响中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理响中国】从生态文明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理响中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现代化问题的科学回答

  【理响中国】五年规划引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

  【理响中国】推动“五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拓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理响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阔步前行

  【理响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世界发展新境界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