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新时代如何保持共产党人的精气神
首页> 理论频道> 理论综合 > 正文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新时代如何保持共产党人的精气神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3-02-16 09:27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的指导下,光明网联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推出“理响中国之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第五季”专题视频。13位党校教师以独特的青年视角,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阐释、生动鲜活的理论故事和“高颜值”的理论视频,推动广大青年与党的创新理论“共情”,打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精品力作。

  本期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孙林,解码新时代如何保持共产党人的精气神。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新时代如何保持共产党人的精气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列入了大会的主题,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气神。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新时代如何保持共产党人的“精气神”。

  这个话题很宏大,我想首先谈一下自己的体会。2018年10月,我到云南省大关县做一名扶贫干部,那时候很激动、很兴奋,所以非常积极地进村入户、遍访群众。大关山高坡陡,走路经常只有两种方式:上坡和下坡,所以特别费袜子。上坡磨袜跟,下坡磨袜尖,袜子常常被穿的上面两个小洞,下面一个大洞,拎起来一看活像一张大笑的脸。脱贫攻坚最紧张的时候,取消了节假日,干部全部下沉到一线,很多同志几个月都没有回家,我也好几个月没有回家,更加频繁地下乡、遍访、开会,所以也制造了更多“会笑的袜子”。但那时大家都不觉得苦,都充满胜利的希望,都有一股敢打敢冲的精神头。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新时代如何保持共产党人的精气神

  脱贫攻坚期间,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扶贫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带领群众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凭着压倒困难而不被困难压倒的精气神,最终战胜了绝对贫困,在这个过程中有1800多名扶贫干部献出了宝贵生命。

  同贫困作斗争,既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我时常在想,既然有这么多牺牲、损失、危险,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五湖四海的人来扶贫,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着他们。在扶贫实践中,我逐渐深刻认识到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力量。当你看到失去双亲仍在努力读书的孩子,当你遇到行动不便仍在上山采笋的老人,当你见到重病缠身仍在为子女奔波的单亲母亲,相信每一位有良知的人都会尽力去帮助他们,更何况是党员干部。习近平总书记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我想,这也是激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保持“精气神”的根本动力。

  大家还记得吗?在武汉抗疫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张文宏一句“共产党员先上”刷屏全网。“共产党员先上”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的精神支柱,不管遭受什么样的大灾大难、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中国老百姓最可信靠的力量永远都是共产党员!

  在这场抗疫斗争中,无数党员逆行出征,在困难面前豁得出去、在危机面前顶得上去,以使命守护生命,以大爱守护众生。他们中间,有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而自己错过救治的医院院长,有永远无法向妻子兑现婚礼承诺的丈夫,也有牺牲在救治岗位留下幼小孩子的妈妈。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们有一句话感动了中国:“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凡人。可以说他们用勇毅的行动彰显了伟大抗疫精神。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新时代如何保持共产党人的精气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拼搏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铸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和新时代涌现出来的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一起,共同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无私者无畏,当一个人开始为更多人的幸福而奋斗时,才会变得勇敢、纯粹甚至高尚。一个政党也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说:“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百年来始终十分明确为谁而奋斗。我想,这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保持精气神的根本原因!

  新征程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从世情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思潮涌动暗流,新冠疫情影响仍未结束,个别国家全方位对我国不断打压、遏制;从国情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从党情看,党内存在的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不力状况仍然存在。形势越严峻复杂、任务越艰巨繁重,目标越接近实现,越需要凝聚团结奋进的精气神。

  然而,精气神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所以必须时时警醒,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赓续精神血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而奋斗,恪守初心使命,才能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有志气、骨气、底气,始终保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气神!

 

    出品人:杨谷 林振义

  总策划:陈建栋 孙晓莉

  总监制:吴丛丛 黄伟

  策划:蒋正翔 施墨

  监制:张晞 李澍

  统筹:韩丹 桑熙 陈航

  编辑:徐倩阳 刘梦甜

  编导:路天悦 梁爽 常世林

  设计:王爱民 杨经国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光明网联合出品

 

  相关阅读: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解码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如何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如何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 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 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