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与光明网联合推出“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党校公开课第十四季)专题视频。
本期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讲师杨颖兮解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引言:最近,各地的景区里常常能看见身着古装的外国友人。他们有的穿宋服,有的穿唐装,有的穿旗袍,讲究的还头戴簪花,手执团扇,可以说是十足中国风。过境免签政策出台以来,越来越多外国友人来到中国,游览中国的名胜古迹,体验中国的风土人情,感受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China Travel”也成为了海外社交媒体上的流量密码。2025年,中国的软实力排名已跃升至全球第二位,而“中国游”的火爆正反映出中国软实力和国家形象不断提升的强劲势头。

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既是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软实力提高的进程。面对新形势与新任务,我们党将国际传播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这些年来,我国的发展实力和综合国力有目共睹,但我们在对外宣介的工作中,有时仍然面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境。问题出在哪儿呢?在我看来,这里的核心问题在于,我们的理论思想界一度陷入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体系,简单套用西方的概念和理论来解释中国。我们知道,任何理论都有前提条件,建立在西方经验之上的理论本就难以解释中国,更谈不上揭示中国道理了。要想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就必须要构建起真正植根于中国实践沃土的话语和叙事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提供了核心思想资源。“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使我们能够与西方现代化在同一主题上进行平等对话。我们以“全过程人民民主”打破西方对民主定义的垄断,以“生命共同体”超越资本主义人与自然相互对立的历史局限性,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力回击“国强必霸论”和“中国威胁论”。只有真正立足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上升为中国理论,才能真正解决“有理说不出”的问题。
讲好中国故事是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讲故事也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中国故事怎么讲?总书记说得很透彻:“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

比如说,我们讲贵州“村超”和“村BA”的故事,不仅仅是要讲一次文旅经济的成功创新,或是一次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精彩碰撞,更本质的是要讲,物质文明的发展如何帮助当地村民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而乡村独有的人文体验如何帮助现代人找回自己、安放乡愁,这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最生动的诠释。

再比如,我们讲“一带一路”的故事,不仅要讲“大基建”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更要讲“小而美”的民生项目如何帮助当地人民告别黄泥路、喝上放心水,这是中国帮助更多国家、更多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大国担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有力的表达。说到底,光有概念和理论,还不足以赢得人心。人类天生是“讲故事的动物”,我们将中国道理融入有血有肉有温度的中国故事之中,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现实,为的就是解决“说了传不开”的问题。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在国际话语竞争中赢得主动。最近这些年,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文化出海“新三样”不断开拓全球市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了显著提升。目前,有2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先后被大英图书馆收录,大热电视剧《人世间》在拍摄阶段就被迪士尼预购了海外独家发行权,第一部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仅一天就刷新了Steam平台单机游戏的在线人数纪录。这些既叫好又叫座的文化产品,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叙事方式传递中国价值与中国理念,展现了既古老又现代、既自信自立又开放包容的中国风采。

前不久,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中国怎么变酷了?”文章写道,这个崭新的国家形象,让世界各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对中国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友善。这就是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提升给国家形象带来的直接改变。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等等举措,都是为了让中国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传得更远、传得更广。
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目光更加聚焦中国。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相关阅读: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