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战“疫”说理】中国精神在抗疫斗争中坚守传承
首页> 理论频道 > 正文

【战“疫”说理】中国精神在抗疫斗争中坚守传承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04-13 17:3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锁明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精神扎根中国大地,形成于中华民族披荆斩棘、战胜风险的实践探索中,并不断引领中国人民继续奋勇拼搏、自强不息。今年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抗击这种重大突发疫情,不仅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而且考验人的精神意志,所以也是一场精神战。在抗疫斗争中,中国精神熔铸战疫之魂,为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注入强大的精神驱动力。

  (一)临危不惧的胆略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社会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备受屈辱。面对侵犯和奴役,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勇往直前、甘洒热血与强敌血战到底。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国际帝国主义的疯狂围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信邪”“不怕鬼”,砥砺奋进,进行了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斗争,卓有成效地“保家卫国”,其间展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也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临危不惧这一中华民族精神传统的坚守和弘扬。可以说,这种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越是在危难时刻、越是在紧要关头,就越是被激发出来,从而焕发出强大凝聚力,成为支撑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和惊涛骇浪的强大精神力量。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场突如其来、来势凶猛的危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紧急动员,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广大医务人员、科研工作者、人民解放军官兵等挺身而出,表现得十分勇敢无畏,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特别是共产党员更是牢记“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义无反顾,勇挑重担、迎难而上,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生动践行了入党誓言和初心使命,形象诠释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胆量,再次彰显着中华民族临危不惧的精神底蕴。

  (二)坚韧不屈的品格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和挫折,但从来就有不屈的优良传统,在应对一次次灾难的伟大斗争中奋起,今天终于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民族,如果要问是什么力量使之从苦难走向辉煌,那答案就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出来的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奋斗进取精神。美国作家赛珍珠说道:“没有任何事任何人可以摧毁中国人,他们是善于从苦难中生存的坚韧之人。他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人,他们的文明经历过不同时期,但其本质是相同的。他们知道屈服,他们在大风来临之时躬身,但他们永不毁灭。他们作为一个实体继续存在著,不会破碎,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族裔都要来的长久。”正是依靠这种强大的精神支柱,我们熬过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饥荒,应对了上世纪末的长江特大洪灾、本世纪初的“非典”以及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灾害灾难。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经受的一次次苦难中坚持下来,恰恰是因为中国人品格中的坚韧。在这次抗疫斗争中,为了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搏斗,白衣天使“连轴转”,施工人员“三班倒”,车间工人“白加黑”,这些都定格为震撼心灵的生动画面,折射出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永远砥砺我们奋力前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阳光总在风雨后”。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这场阻击战。在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的挑战考验将会越来越复杂,但中国人民在任何困难面前都压不倒摧不垮,任何风险和挑战都不可能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三)守望相助的美德

  守望相助是我们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中形成的一种优良传统。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蕴含着同舟共济、心手相连方面的要求,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这些文化基因扎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中,让人感受到“我们在一起”的温情,更展现出整体的勃勃生机,从而有力地支撑着我们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守望相助是我们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的精神支柱。

  在重大传染性疾病面前,任何个体都是渺小而微弱的,单凭个体力量难以与之抗衡。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社会“拧成一股绳”,凝聚各方优势。各个省份坚持全国一盘棋,全力对口支援湖北各地市的救治工作,体现出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舆论媒体反复刷屏着“武汉加油”“中国必胜”,及时报道我国人民在这次抗疫斗争中所涌现出的感人事迹,让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与向心力、凝聚力极大焕发,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呐喊助威,营造起中国战疫必胜的坚定信心和舆论氛围。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纷纷捐款捐物,体现了同舟共济、“中华一家亲”的人文情怀。疫病无情,人间有爱。在这次抗疫斗争中,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等民族文化心理,不断汇聚起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展现出强大的抗疫合力。

  (四)顾全大局的自觉

  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个人与社会上,历来尊崇顾全大局、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和全局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先贤圣人均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家国情怀,他们的这些诗句随着历史长河的冲刷而越磨越亮,因为它们都在宣扬着朴素的爱国情怀,折射出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所以时至今日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依然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这就是在个人利益与国家、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我们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权利,也要为集体着想,要顾全大局。

  在重大的危机时刻,共度时艰是全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因而特别需要全民的参与和合作。事实上,在这次疫情防控斗争中,我们每个人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冲锋在前的战士。除了医务人员奋不顾身地抢救病人之外,社区工作人员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市民志愿者积极提供各种服务,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采访报道,广大普通群众顾全大局,坚决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人人都从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不聚集之类的细节做起,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主动配合疫情防控措施,保持理性、消除恐慌,用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稳定,人民群众过硬的文明素养和配合意识大大提高了防控效能,牢牢构筑起了一道抗击疫情的人民防线。这是我国战胜疫情的雄厚群众基础。在新时代,我们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关键还在于必须始终坚持和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伟大斗争呼唤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支撑伟大斗争。抗疫斗争需要物质技术力量这一基础,也需要精神力量作支撑。中华民族在经受抗疫大考而迸发出来的巨大正能量,必将成为新时代继续奋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本文系国家社科项目(2015BKS030)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阅读

   【战“疫”说理】在“大考”中彰显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战“疫”说理】非常时期中国国家治理的非常之力及生成机制

   【战“疫”说理】强化显政,着力化解涉疫舆情“台风眼”

   【战“疫”说理】从“抗疫”实践看社会力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战“疫”说理】提升公众健康信息素养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战“疫”说理】提升科学素养,培育健康心态

   【战“疫”说理】“抗疫精神”是激励人民奋进的新动力

   【战“疫”说理】兼顾抗疫与生产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

   【战“疫”说理】预防预警是治理风险危机的最好方法

   【战“疫”说理】在全球抗“疫”中展现大国担当

   【战“疫”说理】抗“疫”助推城市治理现代化

   【战“疫”说理】战胜疫情离不开科学

   【战“疫”说理】疫情大考的答卷彰显“中国之治”

   【战“疫”说理】加强舆论引导 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战“疫”说理】党的决策部署是抗疫工作的根本指南

   【战“疫”说理】在复工复产中着力推动新产业发展

   【战“疫”说理】合作是化解全球疫情危机的良药

   【战“疫”说理】在抗“疫”斗争中彰显强大精神力量

   【战“疫”说理】民族精神在抗疫斗争中历久弥新

   【战“疫”说理】中国抗疫,用行动赢得世界尊重和赞誉

   【战“疫”说理】讲好中国抗疫英雄故事

  【战“疫”说理】民族精神在抗疫斗争中历久弥新

 

[ 责编:李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