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理响中国】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认识
首页> 理论频道 > 正文

【理响中国】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认识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2-09-26 17:27

  编者按:2022年9月16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光明网、《社会保障评论》编辑部协办的“共同富裕大家谈”第一期在北京举行,共同探求正确理解共同富裕和更好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大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作题为“正确认识扎实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报告。为汇聚各界共识,共同探求走向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与实践路径,光明网对报告内容予以刊发。

  作者:郑功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公共政策核心议题,但在热议中仍然存在着不少误区。如有的人认为它只是一种政治宣示,是难以实现的理想主义;有的人将共同富裕误读为“杀富济贫”,以致于心生焦虑甚至恐惧;有的人将“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对立起来,只强调反平均主义却忽略缩小收入差距;也有人以为“躺平”也能过上富裕生活。所有这些,均表明有必要通过进一步深入讨论,凝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正确共识。

  第一,需要坚定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定如期实现的信念。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基因诉求和历史使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这就决定了,共同富裕是中国的必由之路,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功实践证明,中国能够走出共同富裕的新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因此,尽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理想目标,但它是必定能够如若实现的理想境界,这应当成为一种坚定的信念。

  第二,需要理性把握走向共同富裕的时间与空间维度。在当前的讨论中,既有期盼短期内实现共同富裕的急于求成者,也有认为共同富裕遥遥无期论者;既有期盼举国同步走向共同富裕的声音,也有只强调浙江等个别具备条件地区先行而其他地区不动论者。这表明我们要进一步形成走向共同富裕的时间推进与空间行动的共识。

  一方面,从时间维度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步伐急不得也慢不得。因为财富不可能一夜之间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全体人民持之以恒地努力奋斗、共同创造、不断积累,这决定了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进程。同时,走向共同富裕又不能是一个遥遥无期的发展进程,因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持续升级,亿万人民需要有清晰、稳定的预期。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走向共同富裕起码是一个持续近30年的进程。其中,“十四五”的目标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到2035年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此后则是进一步全面提升共同富裕的质量,中国人民将在成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步入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

  另一方面,从空间维度看,共同富裕既不可能是全国同步富裕,也不应当只是个别发达地区的事情,而是全国推进、个别地方先行、各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其中,振兴乡村、优化税制、发展社会保障等应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全国行动。比如,浙江省作为先行示范区则被赋予较全国早1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使命,各地区则宜根据自身发展条件来设定推进共同富裕的小目标。因此,走向共同富裕应当是全国一盘棋的行动,但各地的节奏会有快有慢。

  第三,需要客观认识走向共同富裕的前提是继续做大蛋糕,关键则是构建公正的分配制度。尽管经过40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与公共财力及个人财富积累规模均有了快速提升,但家底依然不够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未踏入高收入国家的门槛,这决定了走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仍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并继续做大蛋糕,由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展好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市场经济或市场机制不可能自动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如果分配制度不公正,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蛋糕做得再大也不可能走向共同富裕。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吸取计划经济时期的教训,一直坚持反对平均主义与“大锅饭”,激发出了空前的活力,但也形成了收入差距偏大、基尼系数居高难下的现实格局,这种格局事实上正在影响着继续做大蛋糕。因此,正确的取向应是继续坚持反对平均主义与大锅饭,同时坚决杜绝两极分化,在坚持持续做大蛋糕以促使可供分配或共享的社会财富更加丰厚的同时,更加重视通过合理分好蛋糕让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偏大的问题持续不断地得到实质性改善。只有分配制度越来越公正,不断做大的蛋糕才不会发生霉变,才能源源不断地造福全体人民。总之,现在是到了必须通过构建公正的分配制度以鼓励所有人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的时候了。

  第四,需要坚持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公正社会并重。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是有效率的,国家的既定方针是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并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要不断完善并持续发展好市场经济,特别是要稳住民营经济的基本盘并促使其伴随国家发展进程实现健康持续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社会领域不是经济领域,包括国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育儿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文化等在内的诸领域均应当追求公益与公平,换言之,是经济领域要市场化,社会领域不能市场化。在走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更加成熟、更加发达的市场经济,同样需要更加公平、更加公正的社会体制。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效率至上导致社会失衡,才能让全体人民通过公正的社会体制更多、更合理地分享到国家发展成果。

  第五,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行动促使精神富裕跟上物质富裕的步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起点上,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过上了物质丰裕的生活,低收入困难群体也至少具备了“两不愁三保障”条件,整个社会的物质富裕程度在不断提升。但精神富裕程度仍显滞后,更存在唯利是图者不乏罕见、精致利己主义泛滥的现象,因此,在走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对提升精神富裕给予更高程度的重视,通过宣传引导、制度引领、德治与法治并重,厚植社会成员的责任意识、公益精神、共享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观,以此促使人们的生活品味与生活品质稳步提升并全面发展,最终将全体人民引入物质与精神双富裕的理想境界。

  第六,需要创新发展公有制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我们应当看到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与社会阶层矛盾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地加以调适,而创新公有制与社会保障制度是调适上述矛盾、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制度保障。其中,公有制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和支撑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而且是创新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形成社会主义初次分配格局的重要基石,它应当成为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需要强调的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公有制不是要消灭私有制,而是要在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条件下,确保公有制更有效率。为此,要创新发展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其他形态的公有制(如社会领域的公私合作等),让公有制充满活力,并与其他所有制形态相得益彰地共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是具有普适意义的社会共享稳定机制,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平等的经验可借鉴其中精华,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实践及其造福人民的成功实践更证明其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因此,走向共同富裕离不开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我国需要尽快构建起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不仅可以切实解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而且能够水涨船高地不断增进人民福利,最终成为人民幸福的福利中国的有力支柱。

  总之,我们已经到了应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时候了,也已经行进在走向共同富裕的大道上,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清醒的认识和理性且有效的行动,在目标导向下积极稳妥地解决好现实问题,在持续“做大蛋糕”和合理“分好蛋糕”的条件下促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关链接:

  【理响中国】走好“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理响中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理响中国】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

  【理响中国】从中西对比视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民性

  【理响中国】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本逻辑

  【理响中国】坚持包容性改革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理响中国】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共同富裕

  【理响中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理响中国】从生态文明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理响中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现代化问题的科学回答

  【理响中国】五年规划引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

  【理响中国】推动“五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拓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理响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阔步前行

  【理响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世界发展新境界

  【理响中国】以新型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共同富裕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 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