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理响中国】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理响中国】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2-12-12 10:07

  作者:王英津(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国发院研究员)

  近些年来,随着两岸力量对比的日益悬殊、中美力量差距的日渐缩小,台海格局明显朝着对中国大陆有利的方向发展。伴随而来的是,过去长期存在的“不统不独”的台海格局注定无法维持,并呈现出向两岸统一方向倾斜的态势。对于这种台海格局的新变化,大陆官方文件多次用“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来加以概括和描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进一步掌握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这些重要论述体现出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其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陆综合实力的不断壮大。

  大陆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两岸经济力量对比差距已逐渐拉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1980年,大陆生产总值约3030亿美元,台湾生产总值约423亿美元,大陆是台湾的7.2倍;2021年,大陆生产总值约174580亿美元,台湾生产总值约7895亿美元,大陆是台湾的22.1倍。同时,大陆在科技教育文化领域的总体实力已明显领先台湾。20世纪80-90年代,在雄厚经济实力和西方技术转移的双重作用下,台湾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诸多方面领先大陆,但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大陆在上述领域已经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并实现了实力对比的逆转,在很多领域已明显超越台湾,甚至在某些高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中国军队在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信息化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海、空、火箭军建设方面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陆反介入能力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已在高超音速武器研发等尖端军事科技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大陆遏制挑衅和打赢战争的军事实力快速提升。国家发展进步特别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持续增强,不仅有效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更为两岸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带来了巨大机遇。

  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壮大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与大陆建交的国家不断增多。目前在全世界197个国家当中,与大陆建交的有181个,与台湾存有所谓的“邦交”关系的仅有14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已成国际社会的主流共识,也得到包括联合国2758号决议案等一系列国际法文件的确认。

  与此同时,近几年,在美国干涉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的倒逼下,大陆在反干涉、反“台独”的斗争中,依靠自身强大综合实力,扭转了长期以来的被动局面,进一步掌握了实现统一的战略主动。美国干涉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试图通过挑衅来阻挠中国解决台湾问题,不料却“倒逼”大陆加速了自身实力的快速提升,让台海局势越来越朝着有利于统一的方向倾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牢牢掌握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从战略高度对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时局作出研判,并以此作为筹划和推进国家统一大业的依据,对于我们坚决反对“台独”、持续推进国家统一进程具有重要指导和引领意义。

  一是要继续坚持立足于自身发展进步解决台湾问题。决定两岸关系走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关键因素是国家的发展进步。国家发展进步特别是4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影响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进程。所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首先要做到自身“硬”,只有自身硬,才能够抵御风险、“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这就要求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如此,才能使大陆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大陆对台湾社会的影响力、吸引力不断扩大,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更雄厚、能力更强大,有力推动祖国统一进程。

  二是要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大陆坚持牢牢掌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所以才对未来两岸统一前景抱有乐观期待和战略自信,才面对“台独”挑衅而保持充分战略定力,不被外部干涉势力“带节奏”,并按照自己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国家统一进程。在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进一步掌握了实现国家统一战略主动的情势下,至于何时统一,采取什么方式统一,无非是一个时机选择的问题,而时机选择的依据就包括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实现统一会让两岸人民付出的代价最低。必须明确,解决台湾问题的时与势始终在主张国家统一的力量这一边,两岸关系的主导权主动权始终在祖国大陆这一边。

  三是要继续形塑两岸统一的大势。大陆在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不断积累实力,这使得大陆在捍卫国家主权、维护祖国统一中有了更坚实的支撑和保障。目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国家统一作为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也不可阻挡。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条件和优势,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于国家统一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具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任何人、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

  四是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干涉行径。在大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和主动权的情况下,“台独”势力推动“国际参与”的图谋始终无法实现,在这背后起支撑作用的关键因素正是中国综合实力的发展强大。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搞“台独”分裂只会将台湾推入灾难深渊,给台湾同胞带来深重祸害。不管“台独”势力如何兴风作浪,都无法改变两岸迈向统一的大势。中国人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国人民的一项正义事业。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但中国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台湾问题是内战延续下来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我们要在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进一步壮大自身实力,为未来两岸统一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不能低估实现国家统一的艰巨性、复杂性。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估计和研判,并做好各方面的充足准备。

  

 相关链接:

  【理响中国】走好“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理响中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理响中国】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

  【理响中国】从中西对比视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民性

  【理响中国】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本逻辑

  【理响中国】坚持包容性改革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理响中国】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共同富裕

  【理响中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理响中国】从生态文明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理响中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现代化问题的科学回答

  【理响中国】五年规划引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

  【理响中国】推动“五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拓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理响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阔步前行

  【理响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世界发展新境界

  【理响中国】以新型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共同富裕

  【理响中国】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认识

  【理响中国】准确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基本精神和实践要求

  【理响中国】党的鲜明政治品格和强大政治优势

  【理响中国】数字经济:激活县域共同富裕新动能

  【理响中国】可持续经济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前提

  【理响中国】“双碳”目标推动新时代社会治理转型升级

  【理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是激活“中国之治”制度密码之钥

  【理响中国】在高质量发展中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

  【理响中国】大国财政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

  【理响中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理响中国】把握“三个务必”的思想内涵与历史意义

  【理响中国】推动绿色发展,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理响中国】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理响中国】牢牢把握为民造福的本质要求

  【理响中国】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理响中国】在“两个结合”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如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好在哪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