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与世界互动中的新机遇、新挑战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中国与世界互动中的新机遇、新挑战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12-23 09: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中国与世界互动中的新机遇、新挑战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金砖国家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王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中国与世界关系进入新阶段后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1.中国在新阶段面临的机遇

  第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机遇。当今的世界各方面都在经历深刻的变化,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现行国际体系的主导国自身也在调整对国际体系的部署,主导力量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正在经历深刻变化,这使得中国有机会作为重要成员在未来的世界格局规划中获得更多的新的战略机遇,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全球治理规则体系的制定。

  第二,社会信息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中国提供了重要抓手。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意味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变,这种影响具有根本性、基础性、彻底性。中国自身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为中国搭乘本次科技革命的快车,在弯道超车的同时获得全球治理的主动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契机。

  2.中国需应对的挑战

  中国与世界关系进入新阶段后,挑战主要来自自身和现行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

  第一,中国比较欠缺参与全球治理的经验。自世界进入近代史以来,中国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欠缺作为全球性引领力量的经验。如何从“自保型”和“追赶型”力量,成功转型为“引领型”力量,需要中国结合自身历史和现实,向历史上的主要全球性大国学习借鉴,并在扬弃中实现超越。

  第二,中国自身的发展仍然存在短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到美国的70%左右,但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的差距仍非常明显。而且,中国自身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转型和政治经济改革发展等也都仍面临着诸多内部挑战。这些自身发展中存在的挑战会给中国与世界关系带来较大的制约和影响。

  第三,中国面临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坚持强大战略定力的巨大需求。随着中国自身实力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内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也催生了一定的集体情绪,甚至会转变成为国家和民族更稳定向好发展的压力。如何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彰显强大的战略定力,这是中国在新阶段处理与世界关系时必须克服的重大挑战。

  从“双适应”角度推动构建新型的中国与世界关系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国处理与世界关系时必须冷静客观应对的宏大背景,双方都必须适应对方的变化,适应未来的崭新局面,在“双适应”中构建新型的中国与世界关系。

  第一,中国应主动谋划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就要主动谋划而不是被动适应变化中的世界,就要有明确的规划并形成具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的路线图,让世界在与中国的互动中认知并接受中国方案所带来的突破和创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就提供了最为清晰的中国中长期发展路线图。世界是一个最为复杂的集合体,充满着各种变数。“十四五”的新征程上,中国要在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中,推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实现建设性变革。

  第二,中国要坚定推进改革开放进程,这也是构建新型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前提。中国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全方位改革,提升世界对中国的接受度;要防范任何可能割裂中国与世界关系、试图让中国与世界脱钩的风险,不断扩大开放,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第三,中国要最大程度地团结国际社会中的多边主义力量。中国要通过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团结国际社会中一切支持多边主义的力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性变革,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砖国家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8BGJ029)

  (动图:孔鹏)

 

  相关阅读: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全面把握“十四五”规划建议的重大意义和亮点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创新为引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握趋势,高质量完成地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民生建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打通国内经济大循环,重在释放内需潜力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破题“十四五”,以国内大市场促进大循环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智能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人民调解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五年规划:“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人民福祉水平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农民主体权益,夯实粮食安全之基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和前提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全面认识五年规划和远景目标的演变和内涵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实施“四个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两种作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理解和把握“十四五”规划的核心要义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高质量金融开放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拓全球合作新局面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上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打造新型城乡关系,实现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奋力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实现文化强国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感悟“四史”内涵与厚植“三爱”情怀相统一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着力实体经济需要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构建新发展格局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如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好在哪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